Snapchat 要上市了。这是美国一个面向年轻群体的相机应用。
有copy to China 传统的中国互联网,却没有能力copy一个Snapchat,当然了,连Facebook做了多次尝试也没能copy成功。
在使用了好一段时间后,我能体会到,我们没有copy成功,大概只剩下三个原因:它太简单;它太新;它比其他人更接近青少年。
说几个不算严格的论据,主要基于个人观察和使用感受:
科技媒体上一堆分析Snapchat的文章,有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的,有从产品角度分析的,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把Snapchat当做一个社交应用。但是请注意,Snapchat官网和自己的S-1文件都明确说了,自己是一个相机公司(a camera company),做一个相机产品呢。注意,这可是很大的区别哦!如果社交网络公司,你可能很难理解它近期推出智能眼镜 Spectacles ,这是一个可以直接以最接近人眼的视角来拍摄视频的眼镜。
当我们去逛国内那些论坛、贴吧,刷微博帖子时,能看普通人关于Snapchat都在讨论的问题,大多数都集中在两个问题上:1,这是啥玩意儿?2,这玩意儿咋用?且不说不会使用VPN翻墙的人了,就是那些翻墙了下载了Snapchat的人,都在问,这玩意咋玩?以至于我看到了中文用户甚至发Snapchat的Stories说「请不要问我怎样用Snapchat,不会用就别用!」想想国内,我们的微信决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容易上手,几分钟摸索就知道怎么发朋友圈。可是偏偏这个Snapchat十分不好用。然而,这只是表象。我把Snapchat给我的小侄们玩的时候,发现他们玩的非常开心,使用各种滤镜拍自己,拍出各种搞怪的照片来。在Snapchat中,你要在拍照时点下人脸才会出现各种根据人脸识别而来的滤镜,这个操作可没有提示,但是很小的小孩子自然就知道去点一下,依赖提示和指引的人,如果不是看了教程或者误碰,还真是一时半会找不到这个功能点呢。话说回来,为了上市,Snap公司专门拍了一段视频来讲这个玩意儿咋用,可见成熟青年和中年们啊,你们是多么难懂青少年的行为方式。
Snapchat整个产品里文字非常少,依赖各种icon来表意。而且产品内主要操作动作,就是「滑动」:上滑、下滑、左滑、右滑…… 更重要的是,这种动作,是产品内操作标准,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页面内,都能使用滑的动作。而「滑」恐怕是比点击更容易适应的动作,滑动操作也是一个无须准确落点的操作。
Snapchat 打开就是相机界面,一开始可能会令人恐慌,一点开就是镜头了,只等你点击拍照。可是这也是最近的一条创作路径,打开Snapchat,点下(或长按)相机按钮,一张照片或视频就诞生了。这是多么短的路径!微信曾经尝试过直接下拉出现拍摄镜头,但是取消了,可能应为另一个原因,微信如此创作路径虽短,但发布作品的心理门槛依然高。Snapchat解决了这个问题:阅后即焚,或24小时后消失。这是几乎是一个非常极致的解决普通人创作的方式——极快的创作,不放过任何美好瞬间,低心理门槛的发布,不犹豫。
创造了一个语境:主要使用相机来表达和沟通。可以看到在snap 发布文件里,有一幅图,Snapchat 是多么晚才加入聊天(chat)功能啊!这放在国内互联网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chat出现之前,使用相机来表达已经基本上满足了沟通需求。
Snapchat将竖屏看视频变成完全可接受的产品。现在生产的视频,基本上需要横屏,竖屏的看,则通常是方形或者是一个只利用了小部分屏幕的界面来播放。在Snapchat,竖屏被完全充满,小视屏的制作也适应了竖屏。这种非常满足不断的刷看短视频的需求:既不用在一个小小的窗口看小视频,也不用横着手机看。
再说一点:Snapchat真的是践行了极简的产品和设计理念。它跟微信不一样,微信是说了很多,但实际上已经很大很臃肿了,微信厉害的地方在于将如此庞大而臃肿的产品组织得非常好!但是看Snapchat,包括设置页面在内,各种产品页面算在一起大约有45个页面,这里面包括的设置、关于、查看更多协议等等大约占了30个页面,也就是说常用的产品页面是多么少!现在一个小小的便签应用,主要产品页面至少都4-5个呢。
说来说去,我最近惊讶的感受是,使用Snapchat发视频、发照片、发stories,没有心理负担!我自己是多么不爱发朋友圈的人啊,我有无数的表达欲望,但是想到朋友们会看到,以后还可能被翻看出来,被copy 、被截屏,最后只好不发了,或者修半天的图再发,又或者遣词造句好久再发。在Snapchat我拍个脸盆子都能发Stories ,反正24小时就消失了,没看到的就看不到了。
在Snapchat里,你能看到国内互联网十分倡导但是包括微信在内都没有人做到的标准:极简。